跨国企业:在华教育合作带来双赢
作为跨国企业在华深耕的表现之一,关注教育一直是其在华发展的亮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才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正在与教育机构深化合作方面采取更加积极的行动。
惠普公司近日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署了“惠普掌上移动实验室——手持技术与中学数学新课程整合”项目合作协议。此项目是惠普为配合教育部教学课程改革而进行的,计划在全国建立8至10个实验区、80所实验学校,从2008年到2011年进行实验研究。惠普公司为此项目提供实验所需的实验设备和计算技术解决方案。
实际上,惠普与国内高校的合作,是当前跨国企业广泛开展与国内教育机构深入合作的一个侧影。“许多跨国企业近年来都加强了与中国教育机构尤其是高校的合作。”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招聘总监苏睿文说。他表示,跨国企业之所以关注并参与中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原因,“一是由于高校是重要的人才库之一,可以帮助跨国企业寻找到更多的人才。二是出于企业创新的需要,而这样的合作,可以给合作双方带来双赢。”
有专家认为,投入教育是最为保险,也是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方式。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它们对高校的投资,只占其每年利润的相当小的一个部分,但却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市场的拓展,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前瞻性人才的储备,无疑是人才战略中重要一环。
三一重工公司副总经理王务超认为,人才的全球化是全球趋势,跨国企业到中国要想发展,必然要深化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策略。同样,中国企业要发展、要走出去,同样需要大量本土人才。另一方面,跨国企业在中国关注教育领域,也是因为看好这一市场发展的良好前景。中国从农业大国发展到制造大国、创造大国,在人力资源的投入上是非常大的,这其中孕育着巨大市场,这也是吸引跨国企业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不仅在高等教育领域,跨国企业参与的领域也已深入到初级教育。在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京西学校,气氛明快的教室里摆放着一台台苹果Mac电脑。通过这些电脑,学生们的学习更加灵活、便利。26年以来,苹果为全球范围内的中小学提供教育培养解决方案,目前,苹果已将这些先进便捷的方案和教学工具带入中国的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从课程、职业发展,直至技术管理等全方位的定制型教育方案。这表明,如今跨国公司不仅在合作方式和规模上有了新突破,而且开始全面涉足中国各层面的教育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跨国公司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信息,有助于促进中国的教育体制的改进。如何既能体现全球化趋势下教育国际化的需求,又能保持本国教育事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政府和教育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王务超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到了这样的阶段,即中国企业对人才的重视已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外企业对教育领域的兴趣同样都在增加,而今后中国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在高端人才的争夺上可能会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