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借奥运提升品牌价值
北京奥运会是一场体育盛宴,也是众多奥运赞助企业的竞技舞台。从运动员的穿着到吃喝用品,各大企业做足文章,从各个场馆到街头巷尾,营销活动丰富多彩,同台竞技高潮迭起。
2008北京奥运会共有赞助企业63家。其中,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门槛要上亿元,成为奥运供应商也要数千万元,而用于产品推广及宣传上的投入还要3至4倍,甚至更多。花巨资的奥运“秀”,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提升了品牌价值
专家指出,赞助奥运会,同样的投入可将品牌知名度提高3%。对于很多赞助奥运的中国企业来说,如何借助奥运平台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是一个新课题。面对奥运机遇,大家纷纷出招。
作为北京企业,燕京啤酒使出巧力。充分利用本地优势,为治安志愿者发放70万套服装,让北京大街小巷遍布“燕京”标识。同时,借助奥运品牌,实现市场战略布局,在全国收购、合作建立了32家啤酒生产企业,形成了北京、广西、福建、湖北、内蒙古五大优势竞争区。北京燕京啤酒集团董事长李福成表示:“燕京品牌价值从2005年的152亿元上升到去年的206亿元,年均增幅在10%以上,这是签约奥运后的最大收获。”
奥康实施奥运明星推广战略,使品牌价值提升到现在的59.67亿元。奥康集团品牌管理本部总监姜一涵说,公司已经先后为马燕红、高敏、田亮等6名中国奥运冠军实现了各自的公益梦想。她表示,北京奥运会后,奥康集团将推出新一轮的“奥运圆梦行动”,帮助新一届奥运冠军实现各自梦想。
抽样调查显示,79.9%的受访对象对奥运会赞助企业的好感有所增加。借助奥运大舞台,许多奥运赞助企业争得先机,增加了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奥运营销带来效益
“要给立白的奥运营销打个分数的话,我打80分。”立白集团总裁陈凯旋这样说。
陈凯旋坦言,立白与许多中国企业一样,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立白与国际巨头联姻,推出奥运专供产品“立白去渍霸全效洗衣粉”,通过奥运营销推广,把奥运产品带入了百姓家。截至7月底,销量已占立白同类产品销售额的三成。立白通过奥运实现了产品定位、产业结构的升级。
在奥运开幕之前,恒源祥就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祥云概念系列毛衫。截至目前,恒源祥的祥云毛衫订单量已经远远超过往年新品订单数量,位居2008年各类毛衫产品订单之首。
“赞助奥运能让梦娜更快地走出去。以前没有人知道梦娜,现在没多少人不知道梦娜。”生产袜子的梦娜公司是北京奥运会供应商,公司负责人说,今年前两个月梦娜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0%多。
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中国银行称通过独享权益——奥运特许商品、门票等销售,已获超过35亿元收益,收回奥运赞助和营销费用。更可贵的是,赞助北京奥运会给中国银行带来战略价值、经济价值和服务价值,这些价值的总和,远远超过奥运营销投入。
商机并非一次性买卖
赞助奥运会并非灵丹妙药,如果运作不当,会赔本赚吆喝。
有关人士指出,一些企业运作奥运营销时,缺乏系统运作,不惜重金广告轰炸,单点式作战,未能在消费者中形成印象,使赞助权益白白流失。
专家指出,奥运商机的核心不是做一次性的买卖,而是要做可持续的生意。奥运赞助商的“后奥运营销”也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
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的民族企业和国外企业同场竞技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企业也必将在这个同场竞争中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