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发展模式为世界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在让中国人民感受到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和经验也给其他国家以很大启迪和裨益,因而为世界作出了贡献。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学者提出的,不可避免地是以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为理论前提,用以解决发达国家的问题,但如果简单地将其应用到发展中国家“就可能出现南橘北枳的效果”。
在这方面,中国的发展及其经验既给予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信心,也给予它们可以借鉴的政策方向。林毅夫说:“中国有很多的经验,不管是在发展方面,在转型方面,还是在解决危机方面,这些经验可以和其他国家共享,这对世界其他国家均会有帮助。”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非洲项目主任彼得•路易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30年前中国还是一个极端贫困的国家,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就跟现在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但现在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让非洲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国的许多经验可以供非洲国家学习”。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的发展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林毅夫说,从中国的发展经验看,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完全的市场经济未必就好,“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难关需要政府来协调,来克服外部的挑战”。
林毅夫的这一观点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得到印证。欧美媒体普遍认为,危机之所以发展到如此地步,与一些西方国家过度放纵的自由经济模式有关。相反,中国的政府和市场共同协调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危机进一步蔓延。
为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也曾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果一方面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建设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下一阶段经济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林毅夫和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均认为,中国这一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尤其是投资于瓶颈领域以促进长远发展的经验,对危机下的其他国家都有所助益。
当然,在新中国60年来的发展中,中国经济政策也有过诸多失误。但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向世界敞开大门,中国也从其他国家吸取经验,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谨慎决策为中国应对各种经济挑战打下了坚实基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就举例说,正是由于中国在过去多年一直采取负责任和审慎的财政政策,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额都很低,从而使中国有空间采取有力措施,“由于政府有能力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可以说,中国人民正在享受政府此前财政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当然,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中国发展模式也需要不断深化和丰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指出,中国从实行市场经济以来取得的成功,是建立在可应变的战略和政策基础上的;而一系列旧问题得以解决,新问题又会产生,中国的政策和战略也必须进行转变。
林毅夫表示,中国还存在许多问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而使内需市场发展不足的问题、改革滞后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医疗和社保等领域不公平的问题以及当前一些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的问题。
中国经济在持续发展,中国发展模式也在顺势调整与创新,并会由此产生新模式。毫无疑问的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人民,也将对世界经济作出贡献。斯蒂格利茨评价道:“我们希望中国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取得成功,这样我们所有人都会从中得益。”
发改委:八大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张平:我国将采取八大措施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平8月25日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一旦松懈就有可能出现反复,因此下半年要采取八大措施巩固这种回升势头。
这八大措施包括:
一是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继续实施好促进汽车、家电等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快城乡流通网络建设;继续发挥好投资对拉动经济和调整结构的重要作用。
二是努力稳定对外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落实已确定的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加快调整出口结构和开拓新兴市场。
三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抓好秋季作物田间管理,加强防汛抗旱、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力争全年粮油生产再获好收成。落实主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
四是下更大力气推进结构调整。抓紧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
五是加快科技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及早谋划和培育节能环保、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是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落实奖惩措施。加强节能减排重大项目建设。坚决防止经济形势好转后一些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七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紧研究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政策措施。积极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稳妥推进水价、成品油价格和电力价格改革。
八是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尽快出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继续探索建立适度普惠型老年福利制度。
张平: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六大困难和挑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8月2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时说,当前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经济运行面临六大困难和挑战。
张平指出,首先外需严重萎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总体来看,世界经济仍处在衰退之中,实现复苏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全年的外贸形势将十分严峻。
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还比较困难。在当前生产能力较大、对外依存度较高、外需难有明显恢复的情况下,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许多企业订单不足,销售收入下降。
三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实现全年粮食丰收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还要经受洪涝、干旱、早霜、病虫害等的考验。尽管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好于预期,但就业人数增速和工资水平增幅均有明显下降,加上主要农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影响了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四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上半年,结构调整虽取得一定进展,但还不平衡,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依然突出。企业兼并重组进展较慢。
五是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部分应届高校毕业生尚未实现就业,同时仍有一批往届毕业生还没就业;尽管返城农民工绝大多数找到了工作,但工作不稳定的情况较为普遍。
六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强。在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难度较大、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不高、消费环境亟待改善,以及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增强国内需求自主增长的动力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