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强的天津战略
栏目:财经资讯 发布时间:2009-09-09
                                        世界500强的天津战略

   自从1984年世界500强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进入天津发展,到如今,130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经在天津投资368项目。在天津发展的17年中,世界500强的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也为天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活跃的要素。
  1984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神州大地,天津被首批列入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也就是在这一年底,天津在一片盐碱荒滩上设立了中国首批十五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但是,当时的天津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并不顺利。
  转机出现在1986。那年夏天,时任中国电子工业部部长的李铁映出访美国,在摩托罗拉公司总部参观,在那个固定电话还不普及的年代,摩托罗拉的无线通讯技术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目光。当时,摩托罗拉总裁提出希望到中国投资,但是希望建独资企业。而我国当时还没有允许外商搞独资企业的政策,李铁映当即打电话给时任天津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的叶迪生询问情况。叶迪生毫不犹豫地回答:“没问题。”
  1992年6月,摩托罗拉终于决定在天津投资1.2亿美元,这是摩托罗拉在中国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投资项目,更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外商独资项目。摩托罗拉的进入,在当时都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对天津开发区而言,摩托罗拉就如同一张引资的信用证,一批世界知名企业此后相继入驻。天津逐步在一些过去没有优势甚至是空白的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产业聚集效应,包括以摩托罗拉和三星为代表的电子通讯产业、以丰田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雀巢和可口可乐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以诺维信和葛兰素史克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维斯塔斯风力发电和威利雅水务为代表的环保产业等。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世界500强企业看准时机,纷纷投资天津。当年就有2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津投资。2007年共有3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津投资。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结合滨海新区的最新发展,世界500强开始悄然转型——进军以服务为主导在第三产业领域延伸发展,成为了这些跨国巨头们形成的共识。
  走进位于天津开发区第五大街的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看到,两千八百多平米的办公大厅里,二百多位工作人员正在紧张的工作着。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总监蒋明琴告诉记者,摩托罗拉已经建立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工作系统,依靠这一系统,位于天津的会计服务中心承担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德、法等国家的应付账款业务和摩托罗拉全球60%的公司间业务:
  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的前身是1999年在天津成立的摩托罗拉“亚洲财务结算中心”,2006年7月,中心正式更名为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蒋名琴表示,这是摩托罗拉在天津从制造业领域向知识服务领域拓展的体现。
  与摩托罗拉一样,在天津进行了长期发展的渣打银行也调整了其以传统金融业务为主的发展思路,于2007年7月19号在滨海新区启动运行了渣打在华科技信息营运中心。渣打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渣打(天津)科技信息营运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曾璟璇表示,这也体现了渣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和坚定信心。
  营运中心营运了渣打80%——90%日常的、后台的工作,这几年发展的很快。我们网络增长几倍、人员也增长很多。渣打银行发展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教授葛顺奇,从1997年起致力于对于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战略的发展变化,葛顺奇评价说:目前,天津已经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热土,130多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投资建厂。在产业结构上,他们以滨海新区的八大主导产业为脉络,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和通信、汽车机械和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海洋化工、食品和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现代冶金和现代服务业上进行规划布局、扩大发展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