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活力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栏目:财经资讯 发布时间:2022-01-18
对话人:刘 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赵 威 本报评论员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也是成就天津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赵威:制造业稳,实体经济才会稳。我们坚持



对话人:

刘   刚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

赵   威   本报评论员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也是成就天津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制造强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尤为关键。

赵威:制造业稳,实体经济才会稳。我们坚持制造业立市,全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就是要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这也对制造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刘刚:我们要从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共生共融的时代背景,认识“制造业立市”的本质内涵。“制造业立市”战略的实施可以实现相互关联四个方面的目标:一是通过制造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二是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需求,新兴产业集群则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四是构建富有活力的城市创新系统。以我市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例,目前一辆传统燃油车需要约200颗芯片,而智能网联汽车则需要3000颗芯片。汽车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能带动包括芯片、激光雷达和智能装备在内的若干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上的投入,能够快速构建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城市创新系统。

赵威: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创新,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不被别人“卡脖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有效衔接,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才能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刘刚:在很大程度上,“卡脖子”问题主要是基础研究滞后造成的。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国家和城市创新系统的构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基础研究;二是促进产学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们围绕产业发展需要,首批挂牌了5家海河实验室,目标是为提升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5家实验室紧密对接相关产业链中的难点、堵点、痛点与企业需求,实际上是打通了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之间的壁垒,加速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规模生产之间的良性循环。另外,还要以产业需求、企业需求为导向,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比如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新模式,尽快解锁更多“卡脖子”技术。

赵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是为了更好地进,对制造业来说,这也是一个不断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的过程。您认为,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优势、拉长“长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现代化水平?

刘刚:新冠疫情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和安全稳定的重要性。无论是着眼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是进一步有效畅通“双循环”,都需要高度重视产业链安全问题。除了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还应发挥优质企业在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的重要作用。企业是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微观主体,企业强,产业才能强。对天津来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带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发展,要在提升产业能级和竞争力上下工夫,发挥龙头企业保链稳链作用,带动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链发展,壮大信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集群。以此更好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构建集约、高效、安全的产业发展生态。

赵威:激发制造业企业活力,离不开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深化制造业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产业生态,仍然需要我们持续用力。

刘刚:如今,制造业已经从以生产为主转向以创新为主,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关政策的制定也要跟上变化和需求,尤其是要从创新的角度去认识政府需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鼓励先行先试,不能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从营商环境角度讲,就是要牢牢树立“店小二”思维。企业在创新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的需求,我们不能做好了“菜”,直接端给企业,而是要让企业“点单”,然后根据企业需求提供服务、制定政策。

来源:天津日报